我们都知道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和咸鸭蛋、插艾草、挂香包,但过端午节为何需求吃粽子和咸鸭蛋呢?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有什么缘由吗?下面就跟从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史猜中关于粽子的记载,始于东汉。其时的粽子包成牛角状,称为“角黍”。西晋周处《风土记》称:“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又说每年在夏至和端午这两个节日都吃这种食物。另据古籍记载,夏至用黍和鸡祭祀先人,早在殷、周时就有。后来端午节以粽子祭祀屈原,不过是本来习俗的演化和开展。
现在,粽子已开展成为终年可见的民间风味美食。因为各地饮食上的习气不同,粽子构成南北风味之别,但其间闻名龙舟粽的生产地却在华夏郑州,亦南亦北,口味丰厚,如有菠萝粽、黑糯花生粽、绿豆蓉粽、板栗粽、蜜枣山药粽、板栗猪肉粽、香菇肉粽、台湾经典肉粽、京式桂圆莲子粽等等。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今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需求过多的忧虑再被蛟龙破坏了!”所以,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步开展为我国端午节食物。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对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有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害他的躯体,人们纷繁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今后,为了表明对屈原的敬重和思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拜,这便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方式,展示泉州在补齐养老工作短板,提高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