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听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端。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殿内盛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其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涵义团圆夸姣,反映了人们对家人聚会的夸姣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恋。
月饼听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识》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恩赐进士。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许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
到了元代,相传人们曾使用奉送月饼的时机,在月饼中夹藏字条,约好八月十五夜,一起举动,杀死赶开蒙古“”。
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遍及。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所以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枯燥凉快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通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奉送月饼习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标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