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来了,自己DIY做月饼是否更神韵?中秋假日首日,不少市民携家带口逛公园、打卡文明场馆,记者经过查询了解到,在长沙市雨花区非遗馆、长沙方特东方神画等场所,都组织了DIY现场做月饼的节目,年青游客、外国友人纷繁上阵。
艳丽的蛋黄、柔软的面皮,13日下午,在长沙市雨花区非遗馆非洲文明馆,13名外国籍留学生站在了一排“月饼原资料”面前,他们将尝试做一款莲蓉蛋黄月饼。
非洲文明馆馆长张雪伟和工作人员现已为他们准备好资料:500克面粉、300克黄油,几十枚咸鸭蛋黄,还有压实的磨具摆在桌上,烤箱摆在死后。
馆长张雪伟是此次活动的发起人。他介绍,他曾在非洲待过一段时间,但其时并未很好地融入当地文明,在异乡的孤独感,让他在回国后,更重视留学生在我国的日子。所以,在中秋节前夕,他召集了一批留学生参加“DIY月饼”的活动,更多地感触我国文明,“有留学生在我国待了5年,都没有吃过月饼,我觉得这是一种惋惜。”
21岁的李圣哲来自巴基斯坦,在长沙留学一年半,是一名医学生。这不是他第一次过中秋节,却是第一次做月饼。把蛋黄裹进莲蓉里,再裹上摊开的面皮,揉成圆形,推入磨具中,再渐渐推出来,一个待烤制的月饼就成型了。制造月饼时,李圣哲产生了疑问,“在我国,月饼怎么说?”当得知月饼是“饼”而不是“蛋糕”时,李圣哲很猎奇:“所以能说,是月蛋糕吗?”(月饼的英文是“mooncake”,其间,“cake”在英文指“蛋糕”。)
李圣哲无法彻底了解“饼”的来历,只能简略地将其归类为文明差异。但制造一款简略的月饼,让李圣哲和伙伴都很享用着手的进程。李圣哲一口气做了三个小月饼。尽管方法娴熟,但合理李圣哲满意时,周围一名小朋友小声地指出,“他这个月饼没有裹面皮”。
9月13日上午9点,穿过长沙方特东方神画的大门,一场DIY月饼招引了不少游客停步。24岁的Kayala来自美国温斯顿,是一名英语外教。坐到月饼桌前,Kayala有些手足无措,此刻桌上现已摊开面粉、面饼和捏成圆球的馅料。从哪里下手?头戴白色厨师帽的厨师长演示,“先把面饼摊平,再把蜂蜜蜜柚的馅料放进去,渐渐包裹起来,揉成一个团。”
摊平、包裹、上磨具,再渐渐将被磨具压实的月饼推出来,一款细巧的冰皮月饼很快出炉。但气候太热,不少出炉的冰皮当即“塌下来”,“是不是太热了?”Kayala惊呼。
个头不大,乃至纹理看起来有些粗糙,不如超市中的月饼精美,但制造上的满意,让Kayala和伙伴时不时笑作声。两人还会时不时比较,看谁做得更快,谁的月饼形状更美观。得知做好的冰皮月饼能够直接食用,伙伴还不由得小咬了一口。
五个月前,Kayala和伙伴来到我国教学,这是她们第一次在我国过中秋节。亲手制造月饼,融入我国的民间传统文明,让两人都感觉“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