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和上海博物馆联名的口罩再次让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出圈”了,很多人在看到了这款典雅又治愈的口罩后纷纷加入求购大军。而这距离“600号”的上一次“出圈”并不遥远。
很久以前,“神经病医院”几乎能算一个骂人的词汇,一听说谁去精神卫生中心了,大家都会下意识地与他保持距离,患病者常常被误解或歪曲成为异类。跟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有了慢慢的变多的了解,人们不再对精神病院敬而远之,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更是成为压力承受较大的年轻人解压的路径。
只是,人们对宛平南路“600号”大门内还有许多好奇,于是,他们的月饼被疯抢、他们举办的病人画展门庭若市、他们的文创供不应求。在人们的打趣、自嘲中,“600号”一次又一次地成了网红。
作为一家三甲医院,中秋前夕,制作月饼供应职工是一件太正常不过的事情,几乎是沪上各家医院都在做的日常。而且,将本院的LOGO印在月饼上也是通行做法。
有朋友来医院找宣传科长乔颖,看到新鲜出炉的月饼,好奇地品尝了一下,然后问乔颖,能不能让他拍照发在朋友圈。乔颖随口说,“你要发就发好了”。让乔颖没想到的是,这张照片发出去后被疯狂转发,慢慢的变多的人知道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出了一款印着“600号”字样的鲜肉月饼。
人们开始四处询问、求购。门口保安不允许无关人等进医院买月饼,一些人就假托看病来到食堂购买。后来,甚至有黄牛高价贩卖,最离谱的时候一个月饼卖到100元。
一家精神病医院做广式和苏式月饼,多少有点跨界的意思,既然跨界,原本的节令食品在人们的心目中也就有了多重含义。客观地说,“600号”月饼的粉丝们有点猎奇的心理。绝大多数的上海人并没有走进过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也不知道这所医院里病人和治疗的真实情况,多少有点神秘感。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过度的猎奇实际上恰恰反映出人的心理偏差。
不过,“600号”月饼走红却给了从事宣传工作的乔颖以启示。以前,人们对精神病人敬而远之,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精神健康的内容。事实上,精神、心理疾病不过是诸多疾病中的一种。这波月饼热一方面说明,在现代社会环境中人们已经能够正视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另一方面,无心插柳地开启了很多圈外人对精神卫生中心的了解,在很多人印象中的高门深院,开始被人们以正面的视角解读。
似乎就是从“600号”月饼开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社会上的曝光率持续走高,我们甚至能在电视上看到精卫中心的医生说脱口秀。这样的变化,源自于社会上对心理和精神健康的重视、正视,这给专业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曾经有一条12320-5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一开始只有两门座机,市民的心理援助需求并不多,但跟着社会的发展,这条心理援助热线渐渐不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2021年,经上海市政府批准,12320-5的热线不同的是,这条热线以市精神卫生中心带动并覆盖上海16个区级精神卫生中心,也就是说,以前的两门座机变成了现在市区两级的“1+16”个窗口、更多座机。
乔颖说,真正的启示来自于电视台来院里拍摄《人间世》第二季,10集纪录片中有2集在这里拍摄。在播放样片听取意见时,有专家提出,将患者的日常状态向社会播放是否不妥,按照过去的经验,他们都觉得会引起人们的误解。但是片子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并没再次出现让人担心的歧视和误解。这让他们意识到,社会的文明程度已经到了可以坦率地谈论精神疾病,并让更多人关注心理健康的高度。不知不觉间,社会文明向前走了一步。
与所有三甲医院一样,精卫中心对医生的考核,也是论文、科研成果,科普并不计入绩效。经过院领导讨论,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科普工作的重要程度,可能已不亚于治疗,需要有一个新的考评机制。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精卫中心将医生参与科普工作也列入了考核绩效,大幅度的提升了医生、专家参与科普的积极性。
乔颖开始将本院的“人才”分类,声音好的参与电台节目,形象好的可以上电视讲脱口秀、开直播,文字好的多写科普文章。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声音”就这样传遍上海滩。
“600号”努力在做的,与其说是文创产品,不如说是关于心理健康的文化和文明。
“600号”月饼的热乎劲儿还没过去,上海博物馆最近推出又与精卫中心联手制作的新产品:打气系列文创产品,第一批是口罩。口罩共四款,色调娴雅,米色的口罩以清代汪士慎的玉兰花为背景图案,右上角赫然是一块门牌:宛平南路“600号”和两行白色的宋体字:“有盼头,有放下,有自律,有念想”,十分治愈。在统一门牌的格式之下,浅绿的口罩上印的是“精神食粮”,浅蓝色的口罩上印着“打怪升级中”,湖绿色的则印着英文“上海力量”。
这些口罩,第一批被捐至抗疫一线,余下的,根本不够卖。一打听,原来这批口罩限量,第一批只制作10万个。
乔颖说,“600号”和上博合作生产文创产品不挣钱,只为了让老百姓感受这些有“600号”精神健康特色的文化,以及具有上海特色的“海派气息”。10万个口罩,除去成本,剩余的会和上博一起支持公益事业。
有了这样一个目标,他们的行动路线就非常清晰。在精神康复上,绘画、音乐都是很好的疗愈手段,他们就和刘海粟美术馆合作,开设了一个画廊,作品全部由精神障碍患者绘制,三四个月更换一批。这些画,让很多健康人流连忘返,甚至热泪盈眶。他们又和世纪朵云合作,将画展撤展的作品拿到世纪朵云继续展出,并进行销售,出售的收益返还给作者。
音乐家孔祥东希望能为这些患者做点事,双方一拍即合。精卫中心给了孔祥东12幅来自精神障碍小朋友的画作,请孔祥东依据这一些画谱曲,送给所有的孩子们,让小朋友了解心理健康。以后,这些曲子会通过上海音乐出版社被印制成台历等等文创产品,扫一下二维码,就能听到音乐家的精心创作。
乔颖说,精神障碍作为一种疾病,需要治疗而不是歧视。其实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和精神心理发生连接,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到老年人群的身心维护,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是“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关爱,是体现一个城市、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和象征。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努力在做的,与其说是文创产品,不如说是关于心理健康的文化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