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形影相随,为当代中国的节庆叙事提供了绝好的素材。中秋喜乐,乐在阖家团圆;国庆欢腾,欢在国泰民安。双节相邻,月饼也就成了这个时节的共同话题。
月饼以月的形状寓意国人对圆满的向往,这赋予了月饼以特殊的含义。人们打开月饼盒或者品尝月饼时,都很忌讳遇到不快之事。
随着月饼生产的工业化,供大于求的矛盾既困扰着厂家也困扰着消费者,于是,每年中秋国庆双节前后,有关月饼的“花边新闻”也会随之而来。
近日,有消费者称老五仁月饼吃出疑似金戒指。厂家称已接到相关反馈,这样的一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月饼生产都是机械操作的,有金属探测仪环节。
另据报道,四川自贡的刘先生在当地一糕点企业购买赠送客户的月饼出现“发霉”情况。这让他觉得“脸上挂不住”,接连几天都在向客户解释道歉。他向月饼生产企业提出的解决方案暂未谈妥。目前,他已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此事。
前一则有关月饼的新闻,月饼馅里裹着金戒指,让众多网友觉得神奇到有点可疑:“我们在三十儿晚上包饺子的时候,会在饺子里面放一枚硬币,谁吃到就说明这一年会有福气。”“如果真有金子,请每块放一个,大家没意见。假如没有,就别打广告了。”“聪明的厂家:这是我们今年中秋回馈的隐藏一等奖,我们一共放了10个,感谢您的品尝。”
后一则关于月饼发霉的新闻,在舆论场产生了共情效应,网友们从多个角度作出反应——
不少网友对这则新闻和涉事厂家心情复杂:“去年没卖完的,冷库冷冻,今年又重新装盒子。”“商家没有加防腐剂?良心商家哪里找?”“加了防腐剂也有保质期的。”
也有网友在介绍自己的类似遭遇后,希望厂家有勇气正视问题:“我们公司发的也有发霉的,第二天才紧急回收。”“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都是由于管理不善引起,应该按法律来赔偿,既然问题出现了,商家就应面对去解决。”“一次失误的代价太大……”
在跟帖社区,还有把厂家和消费的人各打五十大板的:“让你(厂家)赔付10倍算少的,你有没有想过别人送给客户发霉的东西,他要怎么解释?损失多少?”“买的啥玩意,自己小气舍不得花钱买品牌月饼,一盒60块,能好到哪里去?”“企业的格局太小了,2400元10倍也就24000元,立即赔付并道歉生意还能继续,现在一闹大赔了钱名声也坏了!”
不论是月饼中发现金戒指,还是多盒月饼发霉,都是厂家没有把月饼产品的质量真正“画圆”所致。
月以圆而获得美好圆满的寓意。如果以模仿月而传播喜庆的月饼倒了消费者的胃口,花了钱的消费者觉得郁闷,被卷入舆论漩涡的涉事厂家同样难受。这样的尴尬,归根结底在于产品质量不过关。
节庆的日子,人们希望沉浸在精神的世界里,享受“第二自然”营造的喜悦氛围。月饼成为欢庆节日的小食品,给人们对美好生活更多的向往。这样的小食品看似不大,价位一般也不高,但要求丝毫不能放松。这其中最关键的莫过于不能煞风景,损害节日的喜庆气氛。
避免“问题月饼”在市场上流通,给买到这类产品的消费者造成不便,需要厂家在生产月饼的环节,就把月饼真正“画圆”,以免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画圆”月饼,需要重视公众对月饼的期待。中秋国庆年年欢度,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月)饼不同。就跟帖评论社区网友的讨论看,吐槽最多的不是发霉月饼,而是添加了防腐剂的月饼多年不会发霉的问题。防腐保住了月饼的外面光鲜,消费者尝到新鲜月饼的机会却少了。对于消费者这方面的担忧,也成了月饼消费中隐形的不圆满现象。
让消费者每年都能吃到新鲜的月饼,应该成为厂家的道德责任。履行这样的责任,需要把月饼的产量降下来,不能开工一次就吃三年月饼的利润。
月饼不会发霉暴露出的问题是,要么月饼生产企业多了,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要么是月饼生产厂商的生产规模超量,造成了月饼产品库存的积压。不管何种原因,客观上造成了月饼的“不圆满”现象。
“画圆”月饼,也需要消费者理性消费,不必在中秋国庆前夕扎堆购买月饼。每逢中秋国庆前夕,赠送一盒月饼成为人情往来的常见礼仪,因袭传统当然可以,是否也需要仔细考虑用其他的方式替代月饼呢?比如,有关中秋国庆的工艺品和文化用品,是否也能表达同样的双节问候呢?
当月饼生产的产量适中,消费者互赠双节的礼品多元,庆祝中秋国庆的媒介丰富了,把月饼真正“画圆”了,何尝不是一种多赢呢?(刘海明)
面对一直在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经营销售的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会化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育学生的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逐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化的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精准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身个人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体系、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