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妖媚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松,寻常惊破纱网梦。”石榴花开,绿柳低垂,挂菖蒲、品美酒、包粽子……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里道出了端午节来暂时,人们喜度佳节的现象。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以包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放纸鸢等风俗活动辟邪禳灾、留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些构成节日的很多民间传统文明元素也是画家们创造的常见体裁。画家们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体现出端午佳节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传达出稠密悠长的民族文明魅力。
菖蒲、艾草、大蒜、石榴、枇杷等在我国民间传统文明中被视为祈福辟邪的吉利之物,这些都是近现代我国画家在创造端午体裁著作时较为常用的元素和符号。将这些吉利之物置于同一个画面,既要入情入理,又需独出机杼,而“端午”作为艺术创造的传统体裁,从古至今多有名家著作典范,故在构思构图上和前人不能“撞车”,翰墨技巧更不能沿袭重复,这便十分检测画家的构思和创造才能。
任伯年的《端午图》以菖蒲、艾草、大蒜、枇杷等为首要描绘目标。作者依照自己的家园浙江一带端午食鱼的风俗,在画面中加入了一条肥美的大鱼,并用枇杷枝叶遮挡鱼身。艾草、菖蒲等植物坐落画面上方,几颗大蒜散落于右下角。画面呈“S”形布局,显得紧凑、天然。画家翰墨干净利落,用笔雄浑有力,创造风格介于写实和适意之间,浓郁的日子气息栩栩如生。
齐白石的《端午图》以寥寥数笔将咸鸭蛋、雄黄酒、粽子、樱桃、荔枝等端午节的应景之物描绘得酣畅淋漓,酒温果鲜的幸福感扑面而来。画家大适意的笔法安静超然,画面流露出一股吉庆吉祥的节日气氛。正是由于齐白石承继了文人画的朴素精约,且擅于捕捉日子中的生动细节,往往在普通的体裁中尽显动听之处,将其时趋向低迷的文人适意画面向了新的顶峰。
在端午体裁的创造中,丰子恺和贺友直的创造立意与前两者大不相同。丰子恺曾画过多幅端午体裁的著作,其间《买粽子》极具代表性,且兼有漫画言简意赅的审美特征。该作以诙谐简练的绘画言语,勾勒出浓浓的贩子滋味和轻松愉快的人间烟火气。贺友直的《五月初五赛龙舟》则将创造视角聚集在了端午传统风俗赛龙舟上。著作详尽地描绘了三艘龙舟在江上奔驰的现象,飘动的彩旗、飞溅的浪花营造出极强的速度感,龙舟划手们震天的呐喊声似乎布满了画面。
朱乃正的《国魂·屈原颂》以爱国主义的情怀丰厚了端午文明的精力内在。著作以赤色为颜色基调,体现出屈原投江前无限的担忧和气愤。画面中,适意的笔触在狂风中任意挥洒,逆风而行的屈原形如枯槁,奔走在汨罗江岸。作为我国传统文人的典型,屈原代表了文人共有的一种文明心思,千百年来,在很多画家笔下已成为端午文明的代表符号。
正是有了画家们从不同视角对端午节的前史与风俗进行体现和重释,不断为这个传统节日注入新的文明内在,才让人们对端午佳节有了更多维度的知道和了解。咱们在端午节食香粽、饮美酒、品名画,收成的是画中有诗的惬意享用,情不自禁的是那份浓浓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