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年的食品生产历程

坚持自信、高效、诚信、创新的发展宗旨,锐意进取,不断发展,始终进步。

食品代加工模式,让我们的团队走向全国!

全国客服热线: 0511-86893888

手机官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CLOSE

梅山棕编:绿色棕编融入现代生活

发布者: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1-14

  2018年,涟源方才梅山棕编工艺品公司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梅山棕编设立涟源方才梅山棕编工艺品公司非遗工坊,新建2000多平米的梅山棕编展示馆,旨在凸显技术攻关、研发设计、文化展示、传承教学及销售经营渠道五大功能。通过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艺的紧密结合,依托山棕来源充足、环保低碳的资源优势,自主研发出“山棕制鞋”多项技术成果,销往国内外市场,为人们提供天然、绿色、环保、健康的鞋子。工坊积极探索实践非遗扶贫、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共解决80余户易地搬迁脱贫户就业,实现脱贫户人均月收入3200元。截至2021年底,工坊已开展免费技能培训25期,培训各类人员1000余人次,吸纳脱贫户和特困退伍军人户62户,带动600余人就业,就业人员年收入达3万至5万元左右。梅山棕编从生产传统生活用品、到工艺品再到现在环保安全的棕鞋棕垫的发展过程,体现出非遗项目在不同时期的创新创造,是非遗积极融入现代生活的生动实践。

  梅山棕编是以传统棕编技艺为基础的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以本地区的棕皮、棕叶为原料,制作成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美术品,被称为“指尖上的艺术”。最先应用于农业生产生活,挡风挡雨,防湿防潮,后来慢慢发展到利用棕叶编织小动物,精美小巧,活灵活现。近年来,传承人大胆创新,将棕毛转换成棕布做成棕鞋垫、棕鞋,让棕编的深厚文化通过产品融入现代生活,体现了棕编的当代价值。涟源方才梅山棕编工艺品公司非遗工坊依托梅山棕编这一非遗项目通过棕编技术培养和训练、研发创新产品、展示展销等形式推进工坊建设。

  工坊通过不定期开展棕编原材料选取、编织技法、塑形等技能培训,吸纳脱贫人群和低收入家庭和暑期大学生学习。培训采取文化素养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为提高文化素养,聘请了院校的造型设计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为学员讲授美学、造型设计方面理论知识,开眼界强学养,提高综合素养。在技能实践提升上,通过现场制作和生产实践,提高理论的实践应用水平。工坊每年开展多次学员作品评比活动,推出优秀作品,使得一大批从业者能取得棕编技师资格证,最后根据学员的各自特长分配到不同的岗位,确保人人有事可做,家家都有收入来源。2020年,易地搬迁贫困户、退役军嫂、大病救助户刘建春在学习梅山棕编产品编织后,不到一年成为行家里手,家庭收入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下从特困低保户成为致富能人,曾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和刘建春一样全面掌握了棕编技艺的还有8个脱贫户,他们不仅自己能独立操作,还成为棕编老师,参与创新设计。两年来,工坊共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25期,培训人数1000余人,吸纳脱贫户和特困退伍军人户62户,带动600余人就业,就业人员年收入在3万至5万元左右,他们或在棕编企业就业,或独立编织新的产品,为棕编行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工坊根据梅山棕编的特点加大研发力度,与高等院校、设计团队、生产企业等精诚合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新开发研制出既环保低碳,又自然时尚的“山棕制鞋”,这一些产品以传统技艺为基础,又符合当代的审美情趣以及大众的环保理念。因此,产品上市后受到众多购买的人的喜爱和好评,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工坊年产值近3000万元。

  工坊在梅山棕编传习馆、生产车间、娄底市、梅山棕编原材料种植基地(位于云南省红河县阿扎河乡)等处设立线下展销门店,对工坊产品开展销售。同时,工坊还建立了微信端小程序商城,在抖音以及京东商城等平台开设网络店铺,拓展多渠道销售模式。工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承载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化形式,及时有效地把企业最新的产品告知客户,让客户群体能及时参与品牌互动活动,深化品牌传播。

  在工坊的带动下,截至2021年底,涟源市棕编作坊已发展到10多家,从业人员600多人,初步形成了传统棕编、艺术棕编、创新棕鞋等3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年产值近3000万元,棕编慢慢的变成了涟源市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资源。